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海南日报]温铁军:乡村文化建设不容忽视
时间:2006.06.05

编者按:6月2日至3日,由《天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乡村建设研讨会”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举行。著名三农专家、学者温铁军与孙晓忠、曹锦清、贺雪峰、康晓光、薛毅、雷启立、毛尖、张炼红、倪伟、文能、周立、黄灯、朱善杰、冷嘉、徐志伟,香港岭南大学刘健芝、日本社会活动家武藤一羊,以及著名作家摩罗、陈应松等和海南省的作家学者韩少功、蒋子丹、孔见、李少君、单正平、崽崽、晓剑、孙绍先、朱东海、张浩文、王雁翎、邱建生等一起,在研讨会中探讨正在开展中的我国乡村建设的可行模式,以及在思想和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启示,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在会上介绍了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情况以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见解。本版着重摘取了研讨会上有关文化建设和文化批评等方面的发言,专家学者们对现实问题的忧虑,作家们对灵魂深处的拷问,均可给关注乡村文化重建的人们以深层次的思索。

6月2日,一直关心海南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著名三农专家、学者温铁军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接受记者的专访。关于文化建设在新农村中重要作用,温铁军有一个著名的论断,那就是“文化建设,收效最高”。记者问及此一论题的内涵,温教授说:“我认为乡村文化建设是个重要步骤。”

他说,2004年,全国农村推行免税政策后,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出现,那就是全国基层的党组织———我们的正规基层组织管理能力下降。一方面是人员减少,另一方面是经费不足。而与此同时,非正规组织,比如农村的宗教和宗族却在悄悄地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各级政府都觉得严重但又一筹莫展的事情。“大家已经不太重视把原来农村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当作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资源来看待。其实以往很多年,农村中都有很多文化上的能人,歌手啊,扭秧歌的啊,社戏啊……各种各样的人才很多。可是,这些民间的文艺人才和文化活动,在很多乡村日渐减少,有的已经成为历史记忆了。”温教授露出忧郁的神情,他说,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农村的“两宗”(指宗教与宗族)力量近年来扩张很快的原因了,因为它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不需要什么开支,而农村中的这些文化资源,恰恰可以低成本地发展起来,以此来帮助政府更多地争取老百姓。如果老百姓都是分散的,村东头的不知道村西头的姓什么,毫无组织的一盘散沙,那就极容易被“两宗”势力所控制。而我们历来都是善于利用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能够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地接受党的政策宣传,这都是我们过去的经验,为什么现在都忘了?“所以我说到的乡村文化建设,说到最高处主要指的是这个,主要针对的是现实问题。”温铁军说。

谈到现实问题,温教授以他多年考察的结果,指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乡村的文化建设,善用原有的文化资源,就一门心思地发展经济,垒大户,傍大款,那么,可能今天他是大户了,明天也许就变成坚定的宗教分子,或者成了宗族大户的带头人。这对于我们稳定基层,平衡大多数人的利益都是不利的。这是第一个方面,我必须要强调的。

“中央每次的农村工作会议文件,都在强调提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这些都是文件常见的要求。但是普通百姓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为什么呢?也是因为成本太高。”温教授说,而农村中的文化组织恰恰用很低的成本就可以运作起来。你花几百块钱给妇女们买红绸子,她们的秧歌就扭起来了,上层的声音就可以因此而传递出去。妇女是农村中极大的弱势群体,但也是一个可依赖的群体。把妇女组织起来,最好的办法是搞乡村文化建设,有一个能够常年开展的文化活动,最能够为妇女们所接受,让农村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重新让大家的心联系在一起,这是其他的方式难以达到的成效。因此说,文化建设投入最小,收益最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新农村建设中有利于安定团结、稳定基层的一项工作。”

与海南缘分不浅的温铁军教授每次到琼,无论多么繁忙,他都要深入基层,给基层干部讲课,并多次强调乡村文化建设中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他说,文化建设决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锦上添花的事情,当文化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后,将其转化为动员组织农村合作社的原动力,成为发展经济的推动力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建设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方式。

所谓“低消费”,就是讲求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尤其反对以金钱来衡量人生价值的生活,所谓“高福利”,就是人们感到生活满意,有意义,有体面和尊严的生活方式。“低消费、高福利”的典型,如让村民的生活有根,对未来有预期。

让村庄有文化,有舆论,有道德压力,有生活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将村庄建设成为一个文化生产场所,从而提高村民的福利感受。

举个例子来说,温铁军总结他所主持的乡村建设经验时认为“文化建设、收效最高”,我们自2002年以来,开始在湖北荆门和湖北四个村庄进行老年人协会建设,我们以每个老年人每天一角钱来计算投入给老年人协会的活动经费,结果,四个老年人协会都建设得十分之好。有了老年人协会,老年人就有了自己的家,老年人在老年人协会见面聊天,表演文艺节目等等。也因为有了老年人协会,老年人的生活有了意义,他们感到“心情舒畅了”,“时间过得快了”。老年人的心情舒畅,又给中青年人以未来的希望,这恐怕是全世界最有效益的投资,虽然不能被国民生产总值所统计,却为农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站在农民的角度来看,构成农民福利和满意度的,绝不只是收入的增加,而是与他们主体感受有关的各个方面,比如政治社会地位的感受,人际关系的改善、文化生活及其对生活价值的体认,等等,这些方面正是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所在。

来源:海南日报 http://www.hndaily.com.cn/new/php/20060604/115778.php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