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联合国教科文哲学节2004年首次来中国
时间:2004.11.24

“哲学节”(Philosophyda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在“哲学观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事实之间架构通达之桥梁”而推行的活动,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在世界各地展开。今年11月18日,此项盛事第一次来到中国,由中国人民大学承办举行。

11月18日上午,“哲学节”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开幕,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学者济济一堂,咸与盛事。

上午的开幕式上,该项目的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多明纳克夫人发表致词,阐明此项目旨在“促进公众对哲学的兴趣,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提高哲学教养,创造并维护一个能够进行争论和交流的论坛,促使哲学对当下世界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张志伟先生、北京大学楼宇列先生、社会科学院赵汀阳先生、香港岭南大学郑宇健先生等,就“中国哲学的资源”、“哲学的正宗性”、“当代哲学问题”、“问题与对话”等等论题发表演讲,视角所及,除了当下学院建制中的哲学研究问题,更加瞩目于哲学对于现实生活的襄助,对于人们心性的培育,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之促进等等功用。

赵汀阳先生的发言尤其引人注目,他吁请恢复哲学的“伟大传统”,复苏孔子和柏拉图时代的哲学生活化气氛。在他看来,日益泛滥的娱乐生活占据了人们全部的大脑,人们再也没有时间思考,只剩下了“纯洁的堕落”。而他要大声吁请的则是:“人民需要思想!”讲台下人头攒动的讲堂里,不时为学者们的精彩发言响起掌声,一股“爱智慧”的暖流在初冬的北京涌动。

下午的论坛则分为四个分坛,分别就“哲学与女性”、“知识与真理”、“自由与公正”、“东方与西方”四个主题进行讨论。“哲学与女性”占据了最大的一个会场,当今著名的女性学者戴锦华、崔卫平、肖巍和将“哲学大众化”进行的最成功的学者周国平以及人民大学年轻学者张旭吸引了众多听众,400人的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很多年轻学子挤坐在通道里听完了整场讨论,提问也颇为热烈,掌声不断。周国平的学术明星风采果真无人能敌,开场之前就有很多忠实读者手持其作品追索签名,风头一时无两。其他会场虽然面积不能与之相比,一样有诸多知名学者莅临,人气不输丝毫,讨论也热烈非常。还有来自校园之外的民间哲学爱好者,与学者们展开激烈辩论,他们对哲学和智慧的执著,十分让人敬服。下午的热烈气氛与早上开幕会场大厅里爆棚的景象,让人对哲学走向公众的未来充满憧憬。

哲学节的相关活动还包括一项面向公众的调查,包括对哲学问题、哲学关键概念、哲学家等三个方面。回收的400份有效问卷显示,在最伟大哲学家的排行榜上,柏拉图第一,孔子第二。只是这400份问卷的构成中,有80%为高校学生,10%为高校教师,只有10%为民间哲学爱好者,公信度颇为有限。而且将东方哲人与西方哲学家并列一起排高下的做法,也引来争议,李泽厚先生就表示,“白菜和油菜摆在一起是不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在中国的中学开设哲学课的可行性调查结果也同时公布,尽管教师与学生都有学习哲学、了解哲学的要求,但应试教育还是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哲学如何走出象牙塔,进入公众之中,激发人们对思考的热爱,让哲学节真正成为所有爱智人士的节日,在目前仍然是一个问题。

精彩语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而不是束缚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教条。哲学是小溪,翠鸣山谷,余音袅袅;哲学是清茗,沁人心脾,明智醒神。哲学是一把圣火,你要触摸它,难道还怕被它烧着吗?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志伟

傻瓜照相机是拿来就能用的,然而哲学不是,哲学只有经过思考之后才能变成你的东西。在2000年前的希腊雅典时期,哲学家可以随便地到大街上拉着一个人谈论哲学问题,然而今天如果有人去这样做,不是被当作疯子就是被当作玩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赵汀阳

今天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误入歧途,自从哲学变成大学中的一个体制化学科,它就成了一种知识工业,它对文本语境中的词汇和文献的兴趣超过了对生活语境中的真实问题的兴趣。因此,为了重建哲学与真实问题的联系,就必须回归哲学的伟大传统(希腊和先秦),回归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开放性对话。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现在,人类整体有可能进入了一个思想平静时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立文

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是不健康的,需要“合治”。 李琴 整理

原文链接http://cul.sina.com.cn/n/2004-11-22/95259.html
(编辑:王莉)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