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教育报]郑杭生:关注民生 践行科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2.08.22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大学生农村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之中。此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更多的大学生走进全国百村,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并在基层得到锻炼,同时让大学生在农村田野调查及社会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和民生意识。

“千人百村”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对当前我国农村民生状况的调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之所以选择农村民生状况作为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主题,一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更加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国情,更加深刻地把握和领会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但社会发展究竟达到何种境界,如果不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就不会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如果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理解是片面的,就会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民生意识和人文精神。回归到社会,为社会服务,是教育的根本。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通过社会实践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务之急。大学教育唯有通过社会实践方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既有助于他们养成“治学为民、立学报国”的精神,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此外,对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调查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快速转型、现代化和城镇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民生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如何破解“三农”发展的难题,将是年轻一代需要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目前,在“三农”问题中,农村的教育问题、医疗卫生问题及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伴随着农村大转型、大流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社会存在“空巢化”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妥善解决农村的教育、医疗和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深入农村社会实际,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才能探寻到解决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科学之道。

此次“千人百村”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锻炼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与一般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同,“千人百村”调查实践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社会实际去进行实践锻炼,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大学生的创造性需要在科学研究活动而非在考试中加以培养,只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科学研究的实践之中,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

“千人百村”实践活动的科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此次所调查的百村样本是按照科学的随机抽样原理抽选出来的,而不是让学生随意选择村庄进行调查。在100个村庄样本中,90个村庄是根据分层抽样方法,从我国东、中、西部随机抽选出9个省份,然后分别从每个省份里随机抽选出10个村委会,共抽取90个村委会。另10个村为权威机构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名村”作为自代表样本。

其次,社会调查实践过程是严格按照科学的、标准化的程序推进的。与一般调查活动不同,此次大学生按照科学的社会调查程序进入样本村庄,并运用科学的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被访对象进行调查。在调查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老师等只向学生提供协助和方法指导,而不是包办一切,进村入户和抽选样本都是由调查实践小组独立进行。这种调查实施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一次最好锻炼。学生通过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最终进村入户并完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必然从中学到很多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有了这样一次克服困难的经历,也将使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科学研究能力得到升华。

再其次,“千人百村”实践活动的调查内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在此次调查实践中,学生不仅需要完成较为科学和标准化的问卷调查任务,而且还需要围绕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3个焦点问题进行社区田野调查。通过这两种调查的实践锻炼,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的两个基本手段,即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与此同时,运用田野调查和抽样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关于农村民生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信息,也是科学、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农村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有效途径。

就实质而言,“千人百村”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根本宗旨就是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人文精神,是让学生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现实,更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栋梁,如果不具有人文情怀、不关注民生,那么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并造福于民。然而,仅仅有人文精神还不够,他们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具有创造性和扎实的研究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社会建设与发展之重任。当今大学教育,我以为应把培养学生这两种品格作为中心和根本。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一级教授,“千人百村”项目总顾问)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