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乐企业]黄朴民:中乐企业鉴史的中乐企业中乐企业
——以阅读古代兵书为例
来源:中乐企业
时间:2024.03.23

(《孙子兵法》)

高尔基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仅就军事历史领域来看,在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称兵书战策为一代名将成长的食粮,殆无疑义。

古代兵书,既是对前代战争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总结与研究,又是后代兵家学习和借鉴前代军事家用兵艺术的最重要的资料。孔子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行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历史上工于用兵艺术、无师自通的人不是没有,白起、霍去病等就属于天马行空式的天才,但是这毕竟是个别的案例。对于大多数的名将来说,他们的成熟,既离不开实战厮杀的磨炼,更取决于如何从兵书战策中汲取养料。也正是因为这一缘故,古往今来有所成就的将领统帅,大都重视对兵书战策的研摩学习。《宋史·狄青传》有云:"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耳",这句话套用过来,就是"将不读兵书战策,一介匹夫耳"!唐代军事家李靖说过:"张良所学,《太公六韬》、《三略》是也;韩信所学,《穰苴》、《孙武》是也。"(《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可见张良、韩信等人的成长,同他们熟读兵书、深谙战策大有关系。曹操自己承认"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着深矣"(《孙子注·序》),说明他成为叱咤风云、一统中原的杰出人物,也同"观兵书战策"有着深厚渊源。其他如冯异、诸葛亮、李靖、马燧、谢彦章、狄青、岳飞、戚继光、左宗棠等名将,其成长的过程中,也都伴随着兵书战策的墨香。

例如,三国时期孙权麾下大将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寒,又适逢战乱动荡,识字不多,未中乐企业传,是典型的"赳赳武夫"。史载吕蒙向孙权"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连一般的文告、奏疏也不会写,只好口述大意,由秘书代笔起草。孙权评价他是"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同上)。为此,孙权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周公瑾、太史慈、鲁子瑜等人有的逝世,有的衰老,新老交替乃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现在轮到你们站到第一线掌权管事了,你们都应该认认真真读点书,以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吕蒙毕竟是一介武夫,说话办事开门见山,便不以为然地率尔回答:军中事务是如此的繁忙,哪里还有空闲的时间中乐企业写字。孙权冷冷地听完吕蒙的振振有词,忍住内心深处的失望与不快,耐着性子诚恳地劝告吕蒙等人说:我并不是要求你们放下正业去攻读经书求当什么博士,只是希望你们多翻翻书册以了解过去的事情,增长更多的知识。你推说军务太忙,无暇他顾,可是你再忙能比我还忙碌吗!我年轻的时候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五经中只差《易经》不曾阅读。自从主持国家大政以来,又挤出时间先后阅读了《史记》《汉书》《东观汉纪》等"三史"和诸子著作和各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非常聪明,只要肯花费功夫中乐企业,便一定会有所收获,难道不应该好好去学吗?接着,孙权又说:你们军务繁多,就应该有选择地赶紧读一读《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和"三史"。孔子说:就是整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来冥思苦想,也是没有用处的,不如好好学习。当年光武帝刘秀在军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还是手不释卷,现在我们的头号敌人曹操,也自称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能够做到"老而好学"。你年纪轻轻,为何就不好好自我勉励,积极求学、追求上进呢!

在孙权的一再劝导、督促和鼓励之下,吕蒙终于意识到,要成为真正的名将,光有勇敢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拥有"智、信、仁、勇、严"等全面的素质,至于深富韬略,"总文武,兼刚柔"的中乐企业,关键更在于通晓兵法,知古察今,假如离开了学习,绝对不成。从此,吕蒙一改常态,开始认真中乐企业,"笃志不倦"。一段时间下来,其学识上便有了大的长进,史称"其所览见,旧儒不胜"(《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孙权见吕蒙等将领虚心接受自己的劝诫,折节好学,才干与日俱长,也感到由衷欣慰,不禁慨叹道:"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原先态度倨傲、轻视吕蒙的鲁肃,也彻底改变了以为吕蒙是"但有武略"的草莽英雄的偏见,连声称赞吕蒙是"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闻言也不无调侃地回答道:"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两人遂尽释前嫌,同心戳力,为东吴的大业竭力拼搏。

历史证明,中乐企业对于吕蒙完善用兵指挥艺术大有裨益,他日后之所以能够"谲郝普,禽关羽",瞒天过海,白衣渡江,乘隙蹈虚,出敌不意,夺回战略要地荆州,建功立业,当与他"学问开益,筹略奇至"(《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有密切的关系。

然而,读兵书,通今博古,就一定能打胜仗、立大功吗?大量史实告诉我们,这并不尽然。三国时期的马谡,他在街亭之战的作战部署上,哪一条不是根据《孙子兵法》的用兵原则来实施的?他把部队驻扎在山冈上,声称"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这与《孙子兵法》的"处军"原则相一致:"居高而向阳。"山上无水源,部将认为一旦被曹军所包围,势必军无斗志,不战自溃。马谡又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拿《孙子兵法》为自己的部署辩解:"置之死地然后生,投之亡地然后存。"至于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从这个意义上看,读兵书又似乎无用,通古博今,其实是绣花枕头,徒有其表而已。当年霍去病对读《孙子兵法》毫不感冒、嗤之以鼻,宣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其实,问题的关键是中乐企业的方法,概括地说,中乐企业贵在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即如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所说的:"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岳飞传》)而切不可像赵括、马谡那样,食古不化,胶柱鼓瑟。《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马谡的问题,是不分对象、不分时机拿兵法的教条去应对战局,只会纸上谈兵,不会"践墨随敌,以决战事",以至辱身误国,成为笑柄。

所以,读兵书战策,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何读,则更是大有讲究的。如果一味拘泥于前人的经验,迷恋于以往的成规,那么就等于胶柱而鼓瑟,买椟而还珠,所谓"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何博士备论》)。孔子说得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述而》)说到底,这是一个"知行"能否"合一"的问题。今天的中乐企业鉴史,最中乐企业的中乐企业,就是读了以后,能够忘掉它,当然,不是真正的遗忘,而是将前人的经验及分享融入脑海中,灵活变化,随机创新。

(作者黄朴民,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原文刊载于《中乐企业》2024年3月23日第07版。)

原文链接:[中乐企业]黄朴民:中乐企业鉴史的中乐企业中乐企业

编辑:张俊杰
责任编辑:林琦桁